大数据应用竞赛作品评审标准
大数据应用竞赛包括大数据实践赛和大数据主题赛两类比赛。
一、大数据实践赛
大数据实践赛作品指参赛团队自选题,利用大数据思维发现社会生活和学科领域的应用需求,利用大数据和相关新技术设计解决方案,实现数据分析、业务智能、辅助决策等应用,以此促进大学生数据科学创新思维、信息技术技能、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激励学生通过融合专业知识和大数据相关技术进行学科领域创新应用。
评审标准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
主题创意 20% |
原创度。作品属于团队成员的工作,不得引用涉密数据,不得侵犯知识产权和个人隐私。 |
|
创意性。选题来源于专业领域和社会生活,体现大数据思维,有时代感和新意,有应用前景和价值。 |
||
创新度。应用场景、解决方案、技术实现和运营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性。 |
||
功能效果 20% |
紧密围绕主题,任务目标明确,应用原型完整,程序运行稳定,有独特风格。 |
|
主要业务功能准确充分,合理设计有关辅助功能,如查询检索、统计分析、可视化等。 |
||
呈现形式合理,界面设计人性化,可用性好,场景融合要恰当,分析和解释要充分。 |
||
技术实现 40% |
系统架构设计符合数据特点和业务应用需求,合理采用大数据及相关新技术。 |
|
数据处理核心算法适用性和改进优化,多种算法比较分析和综合应用情况。 |
||
综合考量数据源、数据量、数据预处理、建模分析、开发实现等的工作量和技术难度。 |
||
作品展示 20% |
系统设计说明完备,使用说明清晰,鼓励提供在线使用帮助功能。 |
|
答辩中简明阐述设计方案和作品特色,准确回答问题,精神面貌好,团队协作强。 |
||
是否推荐 一等奖 |
□ |
二、大数据主题赛
大数据主题赛作品指参赛团队围绕大赛指定的主题,运用数据思维,发现与解释经济社会现象,探讨与解决社会问题,实现数据分析、业务智能、辅助决策等应用,以此促进大学生数据科学创新思维、信息技术技能、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激励学生通过融合专业知识和大数据相关技术进行学科领域创新应用。
评审标准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作品创意 20% |
创意性。选题来源于专业领域、行业发展等热点问题,能与国家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作品属于团队成员的工作,不得引用涉密数据,不得侵犯知识产权和个人隐私。 |
创新度。应用场景、分析维度、数据获取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创新性。 |
|
作品深度 30% |
紧密围绕主题,目标明确,有独特风格。 |
探究过程有必要的逻辑关系,如假设,分析,结论等。 |
|
在探究过程中选择了科学严谨的探究路线,实验证明过程严密,无明显逻辑漏洞。 |
|
技术实现 30% |
数据理解。对数据进行了充分的、合理的理解和利用。 |
数据处理。数据分析过程中,获取数据的技术,清洗技术,特征工程技术,算法等选型和利用合理,鼓励对处理方法进行优化,多种算法比较分析和综合应用情况。 |
|
补充数据选取。结合作品主题,采用的补充数据与研究问题紧密相关,有效帮助深入分析和结论的验证。 |
|
作品展示 20% |
主题分析报告结构合理,逻辑清晰,结论明确、图文规范。组合图表的展示设计信息量丰富,并且对于所要传递的指数与相关信息采用了恰当的图表表现。 |
代码部分相关的文档和注释齐备,且代码风格良好,符合代码规范。 |
|
答辩中简明阐述设计方案和作品特色,准确回答问题,精神面貌好,团队协作强。 |
|
是否推荐 一等奖 |
□ |